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的决定

时间:2024-07-06 20:02:07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370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的决定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


  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48号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的决定已由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于2004年4月1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

2004年4月21日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的决定

  (2004年4月16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决定对《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作如下修改:

  一、删去第十五条第(七)项。二、删去第十七条。三、删去第三十条第一款、第二款第(四)项中的“第十七条”。

  四、将第三十三条修改为:“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此外,根据本决定对部分条文的顺序作相应调整。本决定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

  《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关于在房地产开发项目中推行工程建设合同担保的若干规定(试行)

建设部


关于印发《关于在房地产开发项目中推行工程建设合同担保的若干规定(试行)》的通知

建市[2004]137号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及有关部门,计划单列市建委(建设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解放军总后营房部:

  《关于在房地产开发项目中推行工程建设合同担保的若干规定(试行)》已征得有关部门原则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四年八月六日


关于在房地产开发项目中推行工程建设合同担保的若干规定(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主体行为,降低工程风险,保障从事建设工程活动各方的合法权益和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工程建设合同造价在1000万元以上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包括新建、改建、扩建的项目),适用本规定。其他建设项目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工程建设合同担保,是指在工程建设活动中,根据法律法规规定或合同约定,由担保人向债权人提供的,保证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由担保人代为履行或承担责任的法律行为。

  本规定所称担保的有效期,是指债权人要求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的权利存续期间。在有效期内,债权人有权要求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有效期届满,债权人要求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的实体权利消灭,担保人免除担保责任。

  第四条 保证人提供的保证方式为一般保证或连带责任保证。

  第五条 本规定所称担保分为投标担保、业主工程款支付担保、承包商履约担保和承包商付款担保。投标担保可采用投标保证金或保证的方式。业主工程款支付担保,承包商履约担保和承包商支付担保应采用保证的方式。当事人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连带责任保证承担保证责任。

  第六条 工程建设合同担保的保证人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有资格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专业担保公司。

  本规定所称专业担保公司,是指以担保为主要经营范围和主要经营业务,依法登记注册的担保机构。

  第七条 依法设立的专业担保公司可以承担工程建设合同担保。但是,专业担保公司担保余额的总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0倍;单笔担保金额不得超过该担保公司净资产的50%。不符合该条件的,可以与其他担保公司共同提供担保。

  第八条 工程建设合同担保的担保费用可计入工程造价。

  第九条 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工程建设合同担保工作实行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工程建设合同担保进行监督管理。

  第十条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将业主(房地产开发商)、承包商违反本办法的行为记入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建筑市场监督管理系统等不良行为记录及信用评估系统。

第二章 业主工程款支付担保

  第十一条 业主工程款支付担保,是指为保证业主履行工程合同约定的工程款支付义务,由担保人为业主向承包商提供的,保证业主支付工程款的担保。

  业主在签订工程建设合同的同时,应当向承包商提交业主工程款支付担保。未提交业主工程款支付担保的建设工程,视作建设资金未落实。

  第十二条 业主工程款支付担保可以采用银行保函、专业担保公司的保证。

  业主支付担保的担保金额应当与承包商履约担保的担保金额相等。

  第十三条 业主工程款支付担保的有效期应当在合同中约定。合同约定的有效期截止时间为业主根据合同的约定完成了除工程质量保修金以外的全部工程结算款项支付之日起30天至180天。

  第十四条 对于工程建设合同额超过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工程,业主工程款支付担保可以按工程合同确定的付款周期实行分段滚动担保,但每段的担保金额为该段工程合同额的10-15%。

  第十五条 业主工程款支付担保采用分段滚动担保的,在业主、项目监理工程师或造价工程师对分段工程进度签字确认或结算,业主支付相应的工程款后,当期业主工程款支付担保解除,并自动进入下一阶段工程的担保。

  第十六条 业主工程款支付担保与工程建设合同应当由业主一并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章 投标担保

  第十七条 投标担保是指由担保人为投标人向招标人提供的,保证投标人按照招标文件的规定参加招标活动的担保。投标人在投标有效期内撤回投标文件,或中标后不签署工程建设合同的,由担保人按照约定履行担保责任。

  第十八条 投标担保可采用银行保函、专业担保公司的保证,或定金(保证金)担保方式,具体方式由招标人在招标文件中规定。

  第十九条 投标担保的担保金额一般不超过投标总价的2%,最高不得超过80万元人民币。

  第二十条 投标人采用保证金担保方式的,招标人与中标人签订合同后5个工作日内,应当向中标人和未中标的投标人退还投标保证金。

  第二十一条 投标担保的有效期应当在合同中约定。合同约定的有效期截止时间为投标有效期后的30天至180天。

  第二十二条 除不可抗力外,中标人在截标后的投标有效期内撤回投标文件,或者中标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与招标人签订承包合同的,招标人有权对该投标人所交付的保证金不予返还;或由保证人按照下列方式之一,履行保证责任:

  (一)代承包商向招标人支付投标保证金,支付金额不超过双方约定的最高保证金额;

  (二)招标人依法选择次低标价中标,保证人向招标人支付中标价与次低标价之间的差额,支付金额不超过双方约定的最高保证金额;

  (三)招标人依法重新招标,保证人向招标人支付重新招标的费用,支付金额不超过双方约定的最高保证金额。

第四章 承包商履约担保

  第二十三条 承包商履约担保,是指由保证人为承包商向业主提供的,保证承包商履行工程建设合同约定义务的担保。

  第二十四条 承包商履约担保的担保金额不得低于工程建设合同价格(中标价格)的10%。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中标的招标工程,担保金额不得低于工程合同价格的15%。

  第二十五条 承包商履约担保的方式可采用银行保函、专业担保公司的保证。具体方式由招标人在招标文件中作出规定或者在工程建设合同中约定。

  第二十六条 承包商履约担保的有效期应当在合同中约定。合同约定的有效期截止时间为工程建设合同约定的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后30天至180天。

  第二十七条 承包商由于非业主的原因而不履行工程建设合同约定的义务时,由保证人按照下列方式之一,履行保证责任:

  (一)向承包商提供资金、设备或者技术援助,使其能继续履行合同义务;

  (二)直接接管该项工程或者另觅经业主同意的有资质的其他承包商,继续履行合同义务,业主仍按原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超出原合同部分的,由保证人在保证额度内代为支付;

  (三)按照合同约定,在担保额度范围内,向业主支付赔偿金。

  第二十八条 业主向保证人提出索赔之前,应当书面通知承包商,说明其违约情况并提供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及其监理单位对承包商违约的书面确认书。如果业主索赔的理由是因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业主还需同时提供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

  第二十九条 同一银行分支行或专业担保公司不得为同一工程建设合同提供业主工程款支付担保和承包商履约担保。

第五章 承包商付款担保

  第三十条 承包商付款担保,是指担保人为承包商向分包商、材料设备供应商、建设工人提供的,保证承包商履行工程建设合同的约定向分包商、材料设备供应商、建设工人支付各项费用和价款,以及工资等款项的担保。

  第三十一条 承包商付款担保可以采用银行保函、专业担保公司的保证。

  第三十二条 承包商付款担保的有效期应当在合同中约定。合同约定的有效期截止时间为自各项相关工程建设分包合同 (主合同)约定的付款截止日之后的30天至180天。

  第三十三条 承包商不能按照合同约定及时支付分包商、材料设备供应商、工人工资等各项费用和价款的,由担保人按照担保函或保证合同的约定承担担保责任。



镇江市除四害管理办法

江苏省镇江市人民政府


镇江市人民政府文件
镇政发〔2002〕184号
关于印发《镇江市除四害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辖市、区人民政府,镇江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驻镇单位:
现将《镇江市除四害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二年九月六日

镇江市除四害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对除四害工作的管理,预防、消除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根据《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实施办法》和《食品卫生法》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等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四害是指老鼠、蚊子、苍蝇、蟑螂等传
播疾病的病媒昆虫(以下简称四害)。
第三条 消灭四害是全体市民的共同责任,本市范围内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除四害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工作所需经费由各单位和住户自行负担,公共无主地块由所在地政府承担。
第五条 镇江市卫生局是除四害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市爱卫办)具体负责除四害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工作。辖市、区爱卫办负责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本辖区内的除四害工作。
第六条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同级爱卫办的组织协调下,负
责除四害工作的技术指导、四害密度的监测、消杀药物效果与抗性监测,并定期向同级爱卫办提供有关技术资料和四害密度的监测数据。
第七条 城管、教育、文化、宣传等部门及各社会团体均有义
务促进除四害工作,要积极宣传和普及除四害知识,提高市民的卫生素质,树立人人爱清洁、个个讲文明的社会新风尚。
第八条 各单位和住户要采取改造环境、控制四害孳生地及直
接杀灭四害等综合防治措施,对易孳生或易招致四害的行业和场所,要有专管人员、专管制度和完善的防治杀灭措施。
第九条 生产、加工除害药物、器械的单位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并取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任何单位不得经营、使用无证产品。
第十条 一切从事饮食、食品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包括单位
和学校的集体食堂必须保持内外环境整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应有有效的消毒、防尘、防蝇、防鼠和符合卫生要求的污水排放、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施;食品加工、经营、贮存的场所、设备应当保持清洁,
无霉斑、鼠迹、苍蝇、蟑螂。
第十一条 各单位应按城市环境卫生设施标准修建公共卫生设施,并对垃圾、粪便、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要严格控制所属范围内的四害孳生场所,彻底整治四害孳生地,并运用生物、物理、化学等方法消灭四害。
第十二条 建筑工地的除四害工作,由施工单位负责,停建工地
由建设单位负责。
第十三条 除四害业务可委托专业化消杀企业,实行有偿服务。
除四害工作要逐步过渡到科学化、专业化、市场化运作。
第十四条 专业消杀企业从事除四害工作,必须确保承包质量,
自觉接受市爱卫办的检查、监督。
第十五条 爱卫办应经常开展除四害的检查工作,对除四害工作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各级政府要给予表扬和奖励。
第十六条 违反本规定的单位和个人,由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下列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罚:
(一) 违反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五百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由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二)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规定,食品生产过程中不符合卫生要求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处以五千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吊销卫生许可证;
(三)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单位未按城市环境卫生设施标准修建公共卫生设施,未对垃圾、粪便、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五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较严重的,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由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四)妨碍爱卫办监督管理人员依照本办法进行监督检查或拒绝执行除四害预防、控制措施
的,可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爱卫办监督管理人员依法执行公职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六十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卫生行政机关申请复议,或者依法提起行政诉
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八条 除四害监督管理机构和除四害监督执法人员,必须尽
职尽责,依法办事,对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 本办法有关用语含义:孳生地:是指适宜蚊、蝇、老鼠、蟑螂等虫害繁殖生长的场所,如积水、阴沟、下水道、垃
圾堆、垃圾箱(房)、泔浆桶、粪池、粪坑、粪缸、厕所等。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镇江市卫生局负责应用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2年11月1日起执行,镇政发[1995]258号《镇江市除四害暂行办法》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