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国家计划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指定报刊披露上市公司信息收费问题的通知

时间:2024-07-22 17:25:32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775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计划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指定报刊披露上市公司信息收费问题的通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计划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指定报刊披露上市公司信息收费问题的通知

1995年6月5日  计价格[1995]648号

中国证券报社、金融时报社、经济日报社、上海证券报社、证券时报社、中国改革报社、证

券市场周刊社、中国日报社: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宏观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证券市场管理、保障

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要求,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于1993年3月建立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指定报刊制度。这项制度建立以来,对于保护投资公众的利益,向投资者迅速准确地提供

股票公开发行与上市公司的信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了保护公众利益,监督披露信息,

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了保护公众利益,监督披露信息,减轻企业负担,现将指定报刊披露

上市公司信息收费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指定报刊制度的建立,不仅赋予了被指定报刊经营此项业务的一

定垄断权,而且披露上市公司信息具有一定的社会服务性。因此,披露上市公司信息的收费

标准应低于普通商业广告收费标准。

  二、指定报刊披露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中期报告和临时报告等信息的具体收费标准,应

以披露信息的成本费用为基础,充分考虑上市公司的经济承受能力,在不超过普通商业广告

收费的70%的幅度内。由报刊与企业协商议定。

  三、各指定报刊要按照上述要求制定披露上市公司信息的具体收费办法,并向社会公布。

收费办法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有关规定,向国家计委、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备案。

  四、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向各指定报刊收取的信息披露费的规定同时废止。

  五、为防止信息垄断.保护公平竞争,各指定报刊不得为拉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业务而对

上市公司或其经办人支付回扣费;上市公司或其经办人也不得收受回扣费;证券交易所所在

地的报刊不得以各种借口阻止上市公司向其他指定报刊披露其信息。有上述行为之一的,由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视其情节轻重,采取警告、暂停或者取消指定报刊资格等处理措施。

国家计划委员会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上饶市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与考试管理办法

江西省上饶市人民政府


上饶市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与考试管理办法
2004.08.01 上饶市人民政府
上饶市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与考试管理办法

饶府办字[2004]160号
关于批转市交通局市公安局上饶市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与考试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市交通局、市公安局联合制定的《上饶市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与考试管理办法》(试行)已经市 政府同意,现予批转,请认真贯彻实施。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行业管理,提高培训质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培训业户和学员的合法权益,满足道路运输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及《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的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交通运管部门负责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的资质审查和行业管理,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负责学员的资格审查、考试和驾驶证的核发。

第三条 交通运管部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办理业务,应当遵循公平、公开、公正和便民、利民的原则。

第四条 机动车驾驶证的申领必须坚持先培训,后考核发证的原则。


第二章 培训学校的设立

第五条 从事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的业户必须向所在行政区域县级交通运管部门申请《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

第六条 驾驶员培训学校的申办条件和审批程序:

1、申请从事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有健全的培训机构和管理制度;

(2)有与培训业务相适应的教学人员、管理人员;

(3)有必要的教学车辆和其他教学设施、设备、场地。

2、申请从事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业务的,应当向所在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并分别附送符合本条第一款规定条件的相关材料。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5日内审查完毕,作出许可或者不予许可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3、获得许可的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业户应具备的教学组织管理、人员、设备、设施、安全及流动资金等条件,应当符合《机动车驾驶培训户开业条件》(JT/T443-2000)中规定的标准。

第七条 获得许可证的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应当持许可证明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有关登记手续,并向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申报教练车的牌证和教练员的审核备案。

第八条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停办时,应提前三个月向交通运管部门申请,经批准并做好善后工作,方可停办。


第三章 培训与收费

第九条 申请参加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的人员应当到具有《道路运输许可证》的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报名,报名时培训学校应当告知申请准驾车型的法定条件。

第十条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必须严格执行部颁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使用统编教材,保证教学时间,保证培训质量,并向交通运管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报送教学计划进度。交通运管部门对驾驶员学校的经营行为、培训质量要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

第十一条 机动车驾驶培训学校应当作好学员的培训记录,记录中包括培训课时、教练员签名、驾校准考意见等,培训记录须经交通运管部门核实,并存入驾驶员档案。

第十二条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收费标准由市交通运管部门会同市物价部门共同核定颁布。

第十三条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把好考试发证关。在受理申请考试的环节,要认真审核申请人的资格条件,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不得受理其申请。

第十四条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定期向交通运管部门通报驾校的考试合格率和驾龄在3年以内的驾驶员的交通违法和事故情况,交通运管部门要设立驾校培训质量排行榜,定期向社会公布。对连续两次排名最后的驾校,交通运管部门要对其限期整顿,整顿期间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暂停受理其考试申请。


第四章 考试与发证

第十五条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符合机动车驾驶证申请条件的,应当受理,并在申请人预约考试后三十日内安排考试。

第十六条 考试科目分为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考试科目(以下简称“科目一”),场地驾驶技能考试科目(以下简称“科目二”),以及道路驾驶技能考试科目(以下简称“科目三”)。考试顺序按照科目一、科目二、科目三依次进行,前一科目考试合格后,方准参加后一科目的考试。初次申请机动车驾驶证或者申请增加准驾车型的,科目一考试合格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三日内核发驾驶技能准考证明。驾驶技能准考证明的有效期为二年。申请人应当在有效期内完成科目二和科目三考试。

第十七条 考试科目内容及合格标准按全国统一要求执行(附件1)。

第十八条 初次申请机动车驾驶证或者申请增加准驾车型的,申请人预约考试科目二,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报考小型汽车、小型自动挡汽车、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普通三轮摩托车、普通二轮摩托车、轻便摩托车、轮式自行机械车、无轨电车、有轨电车准驾车型的,在取得驾驶技能准考证明满十日后预约考试;

(二)报考大型客车、牵引车、城市公交车、中型客车、大型货车准驾车型的,在取得驾驶技能准考证明满二十日后预约考试;

第十九条 初次申请机动车驾驶证或者申请增加准驾车型的,申请人预约考试科目三,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报考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普通三轮摩托车、普通二轮摩托车、轻便摩托车、轮式自选机械车、无轨电车、有轨电车准驾车型的,在取得驾驶技能准考证明满二十日后预约考试;

(二)报考小型汽车、小型自动挡汽车准驾车型的,在取得驾驶技能准考证明满三十日后预约考试;

(三)报考中型客车、大型货车准驾车型的,在取得驾驶技能准考证明满四十日后预约考试;

(四)报考大型客车、牵引车、城市公交车准驾车型的,在取得驾驶技能准考证明满六十日后预约考试。

第二十条 每个科目考试一次,可以补考一次。补考仍不合格的,本科目考试终止。申请人可以重新申请预约补考。

第二十一条 各科目考试结果应当当场公布,并出示成绩单。对考试不合格的,应当说明不合格的原因。

第二十二条 每个科目的考试成绩单应当有申请人和考试员的签名。未签名的视为无效且不得核发机动车驾驶证。

第二十三条 初次申请机动车驾驶证或者申请增加准驾车型的,申请人考试科目一、科目二和科目三合格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核发机动车驾驶证。申请增加准驾车型的,应当收回原机动车驾驶证。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 申请人考试过程中有舞弊行为的,取消本次考试资格,已通过考试的其他科目成绩一律无效。如驾校及教练员有考试舞弊、弄虚作假和变相买卖驾驶证照等行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立即采取停考和停止发证等措施,并通报交通运管部门,进行停业整顿。

第二十五条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未经许可擅自从事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停止经营;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万元的,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不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培训或者在培训结业证书发放时弄虚作假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由原许可机关吊销其经营许可证;

第二十七条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非法转让、出租道路运输许可证件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收缴有关证件,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第二十八条 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驾驶许可的,收缴机动车驾驶证,撤销机动车驾驶许可;申请人在三年内不得申请机动车驾驶许可。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所称“机动车”不含拖拉机。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关于《〈广东省体育市场管理暂行规定〉实施细则》的批复

广东省人民政府


关于《〈广东省体育市场管理暂行规定〉实施细则》的批复
广东省人民政府



省体育委员会:
粤体办〔1997〕6号文收悉。同意你委制定的《〈广东省体育市场管理暂行规定〉实施细则》,由你委下发执行。


广东省体育委员会制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省体育市场管理,繁荣和发展体育事业,根据《广东省体育市场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规定》第二条所指的体育项目是国际体育组织认定和国家体委批准开展的体育运动项目及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国家体委公布的项目是:
射箭、田径、羽毛球、棒球、篮球、拳击、皮划艇、自行车(含山地车)、马术、击剑、足球、体操(含艺术体操)、手球、曲棍球、柔道、现代五项、赛艇、射击、游泳(含跳水、花样游泳、水球)、举重、摔跤、垒球、乒乓球、网球(含软式网球)、排球(含沙滩排球)、帆船(
含帆板)、速度滑冰、短道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球、高山滑雪、越野滑雪、北欧两项、自由式滑雪、跳台滑雪、冬季两项、雪车、雪橇、冰壶。
保龄球、地掷球、高尔夫球、台球、藤球、国际象棋、中国象棋、围棋、桥牌、航空模型、航海模型、跳伞、动力伞、滑翔、滑翔伞、悬挂滑翔、热气球、登山、攀岩、汽车、车辆模型、摩托车、摩托艇、滑水、蹼泳、无线电、中国式摔跤、武术、技巧、铁人三项、跆拳道、弓弩、轮
滑、滑板、钓鱼、信鸽、舞狮、舞龙、龙舟、风筝、门球、毽球、气功、健美、健美操、体育舞蹈。
国际体育组织新认可或国家体委新认定公布的体育项目,由省体育行政部门及时公布。
第三条 各级体育行政部门是体育市场主管部门,应设立相应机构或配备专职人员进行体育市场管理。
各地未经体育行政部门审批的体育项目经营活动,应补办有关审批手续。
第四条 我省对体育市场的管理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分级管理制度。
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的具体分工是:
(一)省体委是我省体育市场的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全省体育市场建设和发展的总体规划,对全省体育市场进行宏观指导、监督、检查,建立健全体育市场管理制度,并审批和主管以下的体育经营活动:
1.单位或个人申请以“广东省”名义注册或冠名的以及省属机关、企、事业单位(含所属宾馆、酒店、旅游度假景点)申办的长期性体育经营活动或临时经营性体育竞赛、表演及其他体育经营活动;
2.由省主办或受上级委托承办的国际、全国或省际经营性体育竞赛、表演及其他经营性体育活动;
3.各市(不含县级市,下同)、县(含县级市、区,下同)主办或承办的国际、全国经营性体育竞赛、表演活动;
4.由市、县或单位、个人主办的涉外(双边)和跨省合办的经营性体育竞赛、表演及其他经营性活动须报省备案。
(二)各市体委是各市体育市场的主管部门,对该市体育市场进行宏观指导,负责该市体育经营活动的管理、监督、检查并审批和主管以下体育经营活动:
1.单位或个人申办以该市名义注册或冠名的以及市属机关、企、事业单位(含市属宾馆、酒店和旅游度假景点)申办的长期性体育经营活动或临时经营性体育竞赛、表演及其他体育经营活动;
2.单位或个人在该市申办的长期性体育经营活动和临时经营性体育竞赛、表演及其他体育经营活动(本条只适用于没有设立区一级体育行政部门的市);
3.由市主办的涉外(双边)及跨省、市合办的经营性体育活动和上级授权主办或委托承办的国际、全国、全省经营性体育竞赛、表演及其他经营性体育活动;
4.各所属县主办和承办的涉外(双边)和跨市合办的经营性体育竞赛、表演及其他体育经营活动须报市备案。
(三)县体委或政府授权机构是该县体育市场主管部门,负责本县体育经营活动的管理、监督、检查并审批和主管以下体育经营活动:
1.单位或个人在该县申办的长期性体育经营活动和临时经营性体育竞赛、表演及其他体育经营活动;
2.由县主办和承办的涉外(双边)和跨省、市合办的经营性体育活动;
3.上级体委授权主办和委托承办的国际、国内各级经营性体育竞赛、表演以及其他经营性体育活动。

第二章 管 理
第五条 我省对体育市场的管理实行专项许可和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经营者必须取得《广东省体育经营许可证》或《广东省体育经营临时许可证》(以下统称《许可证》)才能进行体育经营活动;受雇的体育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持有《广东省体育经营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证》(以下
简称《资格证》),方可从事该项工作。
第六条 县级以上(含县级,下同)体育行政部门,在所辖的区域内受理体育经营者申办《许可证》和从业技术人员申办《资格证》。依据《规定》和本细则制定的具体标准和办法进行审查考核和批准。体育行政部门应在受理申请之日起15日内对符合条件者核发省体育行政部门统一
制发的《许可证》或《资格证》;对不符合条件者,给予答复并说明理由。
第七条 对体育市场的管理,体育行政部门实行年度验审和不定期稽查相结合的制度。

第三章 审批程序与监督
第八条 体育经营活动分为长期性体育经营活动和一次性体育经营活动。
长期性体育经营活动指从事长期经营的各种体育健身、体育娱乐场所和体育旅游、体育康复、体育咨询、体育经纪、体育广告以及各种长期举办的体育技术培训和其他长期性的体育经营活动。
一次性体育经营活动指从事一次性的各种经营性体育竞赛、表演、培训和其他临时性的体育经营活动,其经营期限不超过1个月。
从事长期性体育经营活动或一次性体育经营活动,应按《规定》分别办理《许可证》。一次性体育经营活动因特殊需要延长时间必须在期满前7日内补办《许可证》延期手续。
第九条 开办长期性体育经营活动申办《许可证》的,应到当地县级以上体育行政部门申请并报送以下材料:
(一)申请书;
(二)经营场所的质量检测证明及平面图;
(三)从业体育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证明;
(四)开办经费的验资证明或资金信用证明复印件;
(五)公安、消防、卫生等管理部门审批文件的复印件。
设立体育俱乐部的,除了报送以上规定的材料外,还须提交组织章程。
第十条 举办一次性体育经营活动的,须按拟定的举办时间提前20日申请办理《许可证》。申办时应到当地县级以上体育行政部门申请并报送以下材料:
(一)申请书;
(二)从业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证明;
(三)公安、消防、卫生等管理部门审批的文件的复印件;
(四)有关合同、协议书副本;
(五)特殊项目或特殊情况要求的其他文件。
第十一条 申请从事射击、攀登、探险、漂流、武术、热气球、赛车、航空运动、水上体育娱乐和自然水域游泳等体育经营活动的,除提交本细则第九、十条要求的材料外,还必须报送可行性报告,并接受有关部门对场地、设备、通讯、安全、人员等情况的审查。
第十二条 体育活动的经营者,应按以下程序办理有关手续:
(一)办理长期性体育经营证照(即《广东省体育经营许可证》)者:
1.向公安、消防、卫生等有关管理部门办理审批手续;
2.向体育行政部门申办《许可证》;
3.凭《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领《营业执照》。
(二)办理一次性体育经营证照(即《广东省体育经营临时许可证》)者:
1.向公安、消防、卫生等有关管理部门办理审批手续;
2.向体育行政部门申办《许可证》;
3.凭《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登记。
第十三条 体育经营活动涉及场馆建设或者场地保障准备的,经营者应当在名称预先核准前,先向体育行政部门申请可行性审核,经审核同意并建好场馆或完成场地保障准备后,再按本细则第十二条规定的程序向有关部门申办有关手续。
第十四条 体育经营者扩大或改变经营范围以及发生其他登记事项的变更时,应当到当地体育行政部门办理《许可证》变更手续,然后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变更手续。
第十五条 举办一次性体育经营活动的,在活动结束或许可期满后,经营者应在7日内将《许可证》交回原发证单位。
对开办长期性体育经营活动的《许可证》,实行年度验审制度。《许可证》的年度验审时间在每年的10月1日至12月31日。
第十六条 《许可证》的年度验审内容:
(一)经营项目、内容、场所、器材设备;
(二)依法经营和依法纳税情况;
(三)体育经营技术人员的资格证书;
(四)《许可证》的正、副本。
第十七条 年度验审采取经营者材料送审和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验审程序是:
(一)经营者向审批的体育行政部门领取申请表,并按申请表规定的内容进行填写;
(二)向审批的体育行政部门提交本细则第十六条所列举的资料;
(三)体育行政部门对有关资料进行审查后再作重点现场抽查,验审合格者在其年审表上盖上验审专用章,并发还《许可证》。
第十八条 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应会同当地工商、公安和其他有关部门,加强对本辖区体育经营活动的监督检查,严禁一切违法活动。

第四章 专业岗位培训
第十九条 申请从事体育经营专业技术人员必须进行专业岗位培训。
专业岗位培训由省授权市、县体育行政部门组织进行或委托各专项协会举办。《资格证》由省体育行政部门统一制作,统一编号。
第二十条 从事体育经营专业技术人员包括业务管理人员、教练员(辅导员)、教师、救护员、救生员等。
第二十一条 专业岗位培训内容:
(一)体育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经营性体育管理;
(二)专项运动基础理论和技能;
(三)专项运动的场地、器材标准和竞赛、裁判规则;
(四)运动生理和医学救护常识;
(五)专业技术测验和理论考试。
第二十二条 已取得相应专业中级技术职称或国家一级以上运动员称号的人员,经县级以上体育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可免于岗位培训并申领《资格证》。其他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岗位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取得《资格证》。
救护救生等专业人员必须经特殊专业岗位培训才能取得《资格证》。
第二十三条 对岗位培训合格者,由授权的县级以上体育行政部门核发《资格证》,有效期2年。有效期满后,持证人必须将《资格证》送至原发证机关进行验审并签盖验审专用章,准予继续从事体育经营服务;对逾期不参加验审或验审不合格者,必须在限定时间内补审补考,否则其
《资格证》无效,不得继续从事体育经营教学活动。
第二十四条 《资格证》的年度验审内容:
(一)专业人员个人及单位鉴定;
(二)专业人员当年体检证明书;
(三)《资格证》的使用情况检查;
(四)通过重点抽查或统一考试等方式对专业人员进行有关知识和现场技能复核。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 对于违反《规定》的体育经营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体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照《规定》的有关条款进行处罚。
第二十六条 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严格依照《规定》的执罚权限,并按行政处罚程序执罚。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国家计划性竞赛和各级体育行政部门举办的邀请赛、调赛以及非经营性的体育表演不属《规定》和本细则管理范围。
第二十八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7年10月9日